有別於一般旅遊、美食節目,公視《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》以主觀鏡頭的呈現方式,帶領觀眾走入傳統市場,瞭解市民與攤販間的連結與互動,感受台灣市場獨有的濃厚人情味。該片更榮獲第55屆金鐘獎「生活風格節目獎」、「節目創新獎」和「非戲劇類節目攝影獎」三大獎項肯定,深受許多粉絲喜愛。
這次,榮幸邀請到製作人 劉志雄 與我們分享,節目幕後製作過程,以及拍攝時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。近期,更推出第二季《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》,同樣由社會學家 李明璁 老師擔綱主持一角,與第一季不同的是,這次老師將擺脫旁觀者的主持身份,拉近距離、親身體驗每一位市場職人的日常...
從排斥到接受,對菜市場的心境轉折
「既然要拍,就不要拘泥於場景的美醜,我覺得『人的表情』是最好看的。」
節目製作初期,志雄哥內心其實也曾經歷過一番拉扯,他於訪談時坦言,起初他並不是那麼喜歡台灣市場:「小時候就有點刻板印象,覺得傳統市場又擠又亂,到處都很潮濕、悶熱...」接下此專案前,他更特地跑去菜市場,待了好長一段時間,只為了觀察那裡的人物互動。
「後來看著看著就覺得其實也沒關係,拍攝期不過一年多左右,但那些店家他們一輩子都在市場裡,這是他們生活、養家活口的地方,那我為什麼不能去尊重他們的工作,和這個場域呢?」秉持著敬佩的心,他希望不只是單一著名的小吃店,而是能將台灣各區域的傳統市場,以全然不同的樣貌,呈現在觀眾面前。
以國外的翡冷翠中央市場為例,志雄哥認為,義大利人的美學已然深植於他們的 DNA 中:「他們攤商的擺飾、佈置都很漂亮。甚至連隨便一個阿嬤出門倒垃圾,穿著也渾身散發著自信與魅力。」他希望能將這種生活態度,表現在台灣市場中,無關場景如何,重點反而是「人」:「當你專注做一件事情,比如專心服務客人、認真料理食材的時候,那種神態是最棒的,我想讓觀眾看到這點。」
走入市場,身歷其境的第一人稱視角
「我希望觀眾也能有親自在逛菜市場的感覺。」
為了使觀眾能親身感受市場生活,節目以 POV 主觀鏡頭拍攝而成,志雄哥表示,攝影團隊會搭配穩定器 Steadicam 手持拍攝,並盡量符合人眼視角捕捉畫面:「因為鏡頭時常需要跟隨著人物移動,擔心一直搖晃觀眾會看得不清楚,所以我們選用 24mm 鏡頭拍攝,比人眼常見的 35mm 稍微再廣一點。」
而當初會選擇以主觀鏡頭拍攝,則是受到 NHK 系列節目《世界ふれあい街歩き》(漫步在世界街道)影響:「畫面會跟著主持人漫無目的地走,隨機遇到不同店家,從他們很自然的對話中,去體會他生活的樣貌。」志雄哥想像,若是透過如此「漫步」的方式去逛菜市場,搭配李明璁老師的獨特觀點與攤商互動,更能呈現真正的市場日常。
事前場勘時,他也會特別注意市場的「動線」,是否能讓拍攝順利進行。舉例來說,假設市場裡這區域都是布料商,他就會找動線較適合拍攝的布莊,反而不會找最有名、但動線不好的店家拍攝:「畢竟一次出班都是 10 幾個人,希望一切能以不打擾店家,方便大家作業為主的方式進行。」
遵從「自然鏡位」,追求真實的攝影技法
與行腳類節目不同,《市場》並沒有制式的鏡位安排,為了不打擾店家做生意,團隊通常不會限制老闆的行動,而是將鏡頭跟隨著老闆移動,捕捉店家最真實的反應。志雄哥更將此法笑稱為「自然鏡位」:「老闆可以邊做邊跟老師聊天,我覺得這樣是最自然的,反正我們至少會出三機,拍攝不同角度。」
由於事前不會另外練習走位,有時同一小段路,團隊和老師也會反覆走好幾次,光是速度的拿捏,雙方就需多方嘗試、溝通,才能達到最自然的呈現。拍攝也大多以自然光為主,必要時才會補光,盡可能符合真實場景。
而在轉景時,例如老師剛拍攝完挽臉體驗的當下,也一定會將主持人拉到旁邊做「後攝訪」。志雄哥補充:「這是當下最真實也最立即的反應,之後老師要寫他的旁白時,可以幫助喚醒他的記憶。」
不只是人情味,那些市場裡的「生活導師」
「生活就跟賭博一樣,拍攝也不見得每次都這麼順利...」
在企劃市場主題時,製作人會先選定要去的市場,再由企劃編輯、編劇透過網路找尋適合採訪的店家,選完後會先電訪,拍攝前一兩週再去場勘,通常有一半的人選更是場勘時,在現場「撈」出來的。志雄哥說:「我們有時可能點一碗牛肉麵吃了一個多小時,或蹲在附近什麼事都不做,慢慢觀察市場人物的互動。」他建議,先別急著坦承自己是媒體,遇到想要的人和他聊天,才能獲得對方最真切的樣貌。
比如拍攝志雄哥故鄉、高雄鹽埕大溝頂那集時,遇到了一位年約 70 歲賣豬肉的阿嬤,令他相當難忘。志雄哥形容,阿嬤的頭髮弄得整齊漂亮,攤位也很乾淨,不見一絲血水雜亂:「就連她的刀法都很俐落優雅,切豬肉彷彿在切生魚片一樣。」老闆娘甚至還接受「客製化」服務,替來電訂購的熟客購買對面攤位的油麵。「拍攝時我也偷用了這個梗,卻遲遲等不到電話打來,我只好冒充客人名義,偷偷躲到角落打給老闆娘請她幫我買麵,整個劇組的人都不知道。」他笑道。
敬天惜物,看天吃飯的人生哲學
《市場》第一季拍攝期約一年半,其中於南方澳出海那集,就花了整整一年。戲稱自己是「雨神」的志雄哥感嘆,通常無論天氣如何,只要在機器還能承受的前提下,風雨無阻都會照常拍攝;但因宜蘭長年下雨,常常從台北開過去,還沒到南方澳就開始下大雨,只好無奈折返。
後來有次終於可以出海了,不料當天卻半隻魚都沒補到,令志雄哥苦思許多:「後來覺得沒補到魚也沒辦法啊,日常就跟賭博一樣,本來就不是每天出海都會補到魚的。」為此,船長還很自責,也令製作人相當不好意思:「船長太可愛了,明明是我們去打擾他還這麼客氣。我們都是靠天吃飯,今天你抓到什麼就是什麼,因為那是老天給你的,這是我在南方澳學到的,敬天惜物。」
另外一件讓他印象深刻的故事,則是第一季第一集拍攝花蓮重慶市場、蝸牛野菜攤的商家,志雄哥回憶:「阿英是原住民,她不喝酒,但她喝保力達,其實一樣(笑)。」
他說,阿英每天凌晨會去他們家附近的田採蝸牛,工作前都會站得直挺挺,拿一罐小米酒對天撒,並和老天爺報備:「不好意思喔,我現在來這邊打擾你們喔!」與她的信仰無關,這種敬天的儀式,令志雄哥備受感動:「每次採訪都覺得,這些人們真是太可愛了。」
善用縮時與慢動作,營造電影感的畫面氛圍
導演出身的志雄哥,習慣圖像思考,對畫面細節尤為要求,更以 4K 攝影,並採用 log 檔拍攝,表現影像的細膩質感:「用 log 檔拍較方便後期調光,色彩比較統一,我希望能呈現溫暖的色調氛圍。」
提及選用縮時攝影呈現的場景,通常是為了讓觀眾看到「時空的轉換」,像是日轉夜,或是從半夜到清晨太陽升起,縮時更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。另一點則是「環境的變動」,例如濱江市場每天半夜三點開賣,開賣之前就有很多卡車進駐擺攤,從集體下貨到推疊,用縮時看的話宛如螞蟻在移動,相當有趣。但也不是每次都這麼順利,志雄哥說:「事前無法預料到會有什麼突發狀況,如果中間遇到廂型車停在攝影機前,那今天就毀了,只好隔天繼續再拍。」
慢動作則主要是拍攝食物,或是職人磨刀子、炒菜等動作。但志雄哥強調,其實不見得需特地用在什麼情境中:「像是行人走路的慢動作也蠻美的,沒有目的性的緩慢畫面,反而讓人感覺很舒服。」
第八集的創新嘗試:如何呈現菠菜的ㄧ生?
分享自己最喜歡的一集,志雄哥則坦承為第二季最後一集,由不同段小故事串起的「職人片」。在這集中,他和導演大玩各式獨特手法拍攝,無論是黑白片、廣角鏡頭,還是以一鏡到底拍攝清真小吃店等,皆展現不同以往的視覺效果,十分有趣。
其中《菠菜的島內旅行》即是以菠菜的主觀鏡頭呈現:「像是菠菜被澆水的畫面,我們是把 iphone 放水裡面澆水拍攝而成。」藉由訴說菠菜是怎麼來的,符合原先菜市場節目「從產地到餐桌」的寓意。
融合市場真實音效,別出心裁的聲音設計
第一季中,不同市場的音效也極具巧思。例如南方澳是漁港,就會將海的聲音作為素材,結合海鷗、漁船甚至打鐵等聲音元素,製作原創配樂。「第一季的聲音比較具象,第二季我們開始用 foley 擬音呈現。」志雄哥解釋,像老闆從冰箱拿出盒子放在桌上,音效師就會錄製盒子撞擊桌面的聲音,試圖做出立體聲的環境音。
「包括摩托車從畫面左邊騎到右邊的聲音,看電影我們都覺得理所當然,但台灣電視節目卻不是這樣。」foley 在台灣電視產業中比較少見,多半是戲劇才會要求,但出於對影像製作的堅持,即使作業更為複雜且耗時,志雄哥仍希望可以藉此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。
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個神經病,但又有一點點使命感,在台灣做電視某種程度上一直讓人家看不起,可我希望看我的節目是一種享受,如果畫面已經很棒了,那聲音也可以更好。」懷抱著對業界的期許,志雄哥說道:「如果因為我這樣做,其他人有感受到,也許五年後大家都這樣做,那台灣電視的品質應該也會大幅提升。」
「就跟那些在市場打拚一輩子的人一樣,就算只是殺豬,也能把那頭豬殺得很漂亮。
當你用心去做那件事情,我覺得總有一天都會被看見。」
目前《市場》確定暫時不會有第三季,問及將來想從事的新題材,志雄哥則回答為「工廠」:「市場裡的人受訪口條都不是問題,但工廠的人就不一樣了,他們一生可能面對的都是機器。」即便採訪的難度更高,有機會他仍想拍攝如螺絲、輪框、或麵包製作等傳統產業。「如果可以拍到的話,我覺得會是很棒的題目。而且工廠的生產線,無論縮時還是慢動作,用想像的就覺得很漂亮。」他興奮地說道。
近幾年受到全聯、家樂福等大賣場影響,傳統市場逐漸式微,對此志雄哥希望能藉由《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》,讓更多民眾看到市場職人們的可愛之處:「雖然這樣說可能沒什麼說服力,但這兩三年我真的從傳統市場學到蠻多東西,有太多人生哲學在裡頭,每一位菜市場裡的職人,都是你的生活導師。」
尤其傳統市場獨有的殺價文化,更是門藝術:「這是在全聯享受不到的樂趣,在菜市場不殺價老闆可能還覺得怪怪的,甚至會多送你兩根蔥...」他笑著說道。「我覺得傳統市場不會真的消失,只要年輕人願意多去走動,用心觀察買菜與賣菜的人之間的互動,某種程度上應該也會喜歡上傳統市場的。」
▲此圖為第二季拍攝清真小吃店,老闆親自絹印製作的感謝狀,特別感謝公視製作團隊的採訪。
市場文化不斷改變,或許唯一不變的是,歷代職人們所積累起來的精神與生活態度,而我們都和志雄哥一樣,正因為親自走過,才更能瞭解菜市場的魅力所在,並愛上這段平凡、卻又精彩的庶民日常。
推薦閱讀:
DC TALKS專欄|《誰是被害者》美術設計洪琮茗專訪:美術會走進你的人生
DC TALKS專欄|父予子的深情家書——《范保德》導演蕭雅全專訪
TALKS:劉志雄 | 採訪:劉家寧 | 攝影:蔡岳峻 | 劇照提供:公共電視